新闻中心

【科技工作者说】③孔杰:聚力科教工作,全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强市建设

来源: 时间: 2025-03-24


2024年,枣庄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汇聚全市青少年科学教育资源,凝聚青少年科学教育合力,2024年11月,在市科协学会部指导下,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枣庄市科技馆等7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枣庄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学会,选举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创新实验班导师、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学生英才计划”优秀导师、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山东赛区负责人、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副主任张天德教授为学会会长,选举枣庄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邓淇为名誉会长。学会成立以来,通过搭建科学教育资源、教师交流、赛事活动、素养监测、家校共育、宣传普及六个平台,全力推进全市青少年科学教育,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搭建科学教育资源汇聚平台。有效整合枣庄学院等高校院所、教育、科协、科技等政府部门、九洲双创等高新孵化企业、人工智能等培训机构以及省级高校、学会等资源,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技、赛事活动、综合评价等,分别设立专委会,开展科学素养培育研究,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2024年,学会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市首批中小学暑期科学营,联合枣庄学院、市科技馆、有关培训机构开发了科技创新、创意编程、科学实验等跨学科实践课程,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近期比较火的张然子御就是我们首期科学营优秀学员之一。

二、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学会现有个人会员260人,单位会员54家,企业会员16家,个人会员涵盖了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和高校、行业企业、机构人才,单位会员包含枣庄市科技馆、各区(市)科技创新特色学校和有关研究机构,企业会员涵盖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白名单组委会、青少年科学教育相关企业、人工智能有关培训机构等,通过学会搭建起科学教育交流学习平台,努力提升科技赛事辅导水平和跨学科教学能力。

三、搭建国家—省—市—县—校贯通的一体化赛事活动平台。枣庄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学会,以青少年科普为抓手,积极承接教育部、省级白名单赛事活动的市级赛事,以公益普及为目标,积极推动覆盖全体中小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技素养;2024年,与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签订战略协议,积极对接省物理学会、数学学会、化学学会等省级学会,全力支持我市实验区建设,每年培养一批奥赛教练员,每年选拔50名学生进入齐鲁科学营,在白名单省级赛事活动中给予枣庄名额倾斜。2025年,先后组织了“儒家经典跨语言经典诵读大赛”“全市青少年编程教育公益培训”等赛事活动,学生均是免费参加,参与人数分别达到1千人和1万人,均位于各市赛事之首,入围省赛人数全省最多。

四、搭建学生创新平台。开发建设集科学教育活动信息发布、学生创新作品展示评价、科技创新赛事活动组织、学生科学教育课程学习、教师科学教育课程汇集、科学教育创新课题研究、区域性学生创新行为统计分析、学生科学创新成长档案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枣庄市青少年科学创新素养监测平台,从科技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探究持续性、爱国主义等六个维度对学生的科学创新素养进行综合监测,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行为和成果,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科学教育支持,也为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撑。

五、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学会积极探索科学教育家校合作培养模式,开展科学教育网络名师培育计划,积极培育科学教育骨干教师通过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开展网络科普教育,开展网络科普课程培育计划,引导社会和家长重视学生科学兴趣培养,让学生在学校学、在生活中实践,在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推动下,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六、搭建全国科学教育交流平台。我市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科学教育经验得到省教育厅高度肯定,青少年科学教育学会、中小学科学素养监测平台等均已走在全国前列,必定成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亮点,依托实验区建设,学会一定能够在全国和全省崭露头角、展现风采,共同搭建青少年科学教育国家经验展示交流平台。

同时,在市科协学会部指导下,学会积极推进学会工作规范化管理。一是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财务管理指引大纲》要求,设立财务人员,严格执行政府和事业单位相关财务报销制度。二是加强学会党建引领,学会坚持以党建统领各项工作,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把落实党中央“教育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为总指引,筹备设立功能性党支部,定期学习中央关于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精神,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

下一步,枣庄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学会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全面推进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不断汇聚各方力量,凝聚青少年科学教育合力。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学会影响力和工作实效,努力为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提供教育支撑、创新支撑和人才支撑。


版权所有:枣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鲁ICP备05008974号
Copyright 2012 THE MAGISTRATE PEOPLE'S COURT OF SHIZHONG
电话:0632-3321213 传真:0632-3321213 举报中心:skxbgs@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