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科普】不同年龄段怎样养出健康好骨骼?

来源: 时间: 2024-02-09

人到中年,身体素质下降,也到了骨量变化的关键期。人无骨不立,骨骼“坚强”地支撑着身体。但骨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断构建、塑形和重建,在不同的年龄段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骨骼生长发育三阶段

  20岁

  儿童青少年阶段是长身体时期,骨骼处于骨量上升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持续增长。成年人90%以上的骨量是在青春期结束前积累的。此时保证均衡营养和规律运动,有助于孩子有一个满意的身高和成年骨量。

20岁至40岁

这个阶段是人生骨骼生长发育顶峰期,骨量维持在骨峰值。在30岁前保证足量的钙摄入非常重要。

40岁后

随着年龄增加,骨量开始丢失,女性更年期迅速出现骨量丢失;男性一般在50岁后开始出现骨量丢失。骨量丢失到一定程度,骨折风险会明显增加。因此,40岁后除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还应定期体检,尤其要做骨密度检查,及时了解骨健康情况。40岁后也可以经常测测身高,如果身高比年轻时降低了3厘米以上,要警惕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

良好习惯有助骨骼健康

20岁前 养好习惯运动经常锻炼有助于增加骨骼压力,促进造骨细胞形成,保护骨密度。每天进行20至30分钟的跑步或挥拍类等运动最理想。

告别不合理饮食

吃肉太多会导致膳食中总的蛋白质过剩,进而增加尿钙的排泄,导致钙的大量流失。经常喝碳酸饮料会摄入过多磷酸成分,影响骨质沉积。咖啡和茶碱也会影响钙吸收,最好在饭后两三个小时喝。

切勿过度减肥和防晒

年轻人特别是女性,为了减肥常以蔬菜和粗纤维食物为主,高蛋白食品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和骨量增长。过度防晒也会使皮肤接受太阳光照过少,影响机体维生素D合成,不利于钙吸收。

戒烟限酒

烟酒对骨骼的伤害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导致骨密度降低。过量饮酒会使肝功能受损,从而使维生素D的代谢受到影响,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20岁至40岁 科学保健

学会减轻压力

此年龄段的人面临生活工作双重压力,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会抑制骨骼生长,加速骨质流失。抑郁症对骨骼也有类似的负面影响。

孕期补足钙

孕期胎儿需要从母体中获得大量钙,如果孕妇不能获得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补给,日后骨密度会大量降低。

40岁后  防治慢病,关注骨密度,警惕两个“骨质窃贼”

40岁后,甲亢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更高,前者会加速骨质流失,后者会增加骨折危险。

增加钙摄入量

步入中年,每天应补钙1.2克,同时补充1000~15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定期检查骨密度

建议中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评估骨量情况和骨折风险。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干预。

注意背痛

椎骨骨折在中年人尤其是年过50岁的人中十分常见,而且容易被忽视,症状常为背部突然疼痛,如不及早就医进行干预,骨折会反复发生。


来源:山东省科协

版权所有:枣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鲁ICP备05008974号
Copyright 2012 THE MAGISTRATE PEOPLE'S COURT OF SHIZHONG
电话:0632-3321213 传真:0632-3321213 举报中心:skxbgs@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