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科普】图书馆门口的台阶为什么大多又高又长?

来源: 时间: 2024-07-23

从古至今,图书馆作为收藏保管书籍及其他纸质文献资料的重要建筑,被视为知识的宝库和文明的殿堂。图书馆门口延伸至主入口的 ”知识的阶梯“,让前来求知的人们难免多费些腿脚,望“阶”兴叹。

一般情况下,主层(及主入口)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底层,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方便人的进出。但实际上,有不少图书馆会将主层抬高,设在二层。将主层抬高就需要增加通往入口的台阶设计,这是为什么呢?

有利于馆内空间的合理配置

根据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主层面积的大小需要根据图书馆总体规模设计。对于一定规模的综合图书馆,仅仅一层很难完整装下馆内所有功能。

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杜厦图书馆为例,地上建筑共五层,总面积 53000 平方米,每层约 10000 平方米,分为3个服务区。有限的主层面积,对于多层的图书馆建筑来说,就意味着必然要将部分功能空间从主层分离出去。

为了馆内空间的合理配置,同时满足不同群体的使用需求,一些图书馆选择将内部业务房间设在底层,利用架高的主层,将内部内务工作空间与一般读者使用的空间隔离开,实现不同使用人群的分离,避免相互干扰。

有利于资料保护

一些大型图书馆出于资料保护的目的,会选择将藏书室设置在主层下方,因为底层的室内环境更稳定更可控。

作为知识的宝库,图书馆不仅要为人创造舒适的空间,还是图书资料与各类档案的“避风港”。为了书籍档案的“保质保鲜,延年益寿”,图书馆在设计建造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创造适宜且稳定的微环境条件,尽可能避免馆内环境波动,因为短时间内上下浮动的环境条件最容易对藏品产生危害。

根据国际图书馆机构联合会发布的图书馆资料保护与处理指南,馆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也必须谨慎拿捏。一般来说 55%~65%的相对湿度最为合适,资料受到的机械性损害减至最小,对资料保持活性有利。而相对湿度超过65%时,不仅会导致资料的黏合剂变软,失去黏合作用,还容易诱发霉菌问题,造成更深的伤害。不仅如此,湿度与温度的起起落落,会影响藏品材料的尺寸和力学性质,从而对其造成伤害。

光照条件的稳定舒适也不容忽视。光线本身的能量不仅会加速材料的氧化分解,还会改变环境的湿度与温度,带来连锁反应,给书籍资料造成多重打击。为了达到理想的光照条件,一般来说,在库存地点直接去除自然光源是最为便利的上策。

因此,有的图书馆会选择将密闭书库放在建筑的下部,让其处于半密闭或者全密闭的状态,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书库防尘,同时传热和散热少,室内微环境较为稳定、凉爽、干燥。

艺术创造的象征性功能

作为文化建筑的一种,图书馆建筑往往是一个城市、社区、学校的精神文明标志和文化窗口。阶梯作为构成建筑的重点要素之一,搭配主楼体的设计从视觉感官上带来庄重感,可以增强图书馆的地标感和象征性功能。

许多高等院校,往往将庄严肃穆、气势雄伟的图书馆建筑放置在校园突出的位置,通过一定的建筑形式和设计风格,使之成为校园的地标。

来源:山东省科协

版权所有:枣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鲁ICP备05008974号
Copyright 2012 THE MAGISTRATE PEOPLE'S COURT OF SHIZHONG
电话:0632-3321213 传真:0632-3321213 举报中心:skxbgs@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