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可由塑料制品降解产生,也可作为原材料出现在生活用品中。除了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外,还会通过跟人类近距离接触,侵入人体,给健康带来危害。
微塑料如何进入人体影响健康?
饮食途径:
微塑料污染几乎发生在所有类型的水生生物栖息地,它可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尤其是食用受微塑料污染的鱼类和双壳类动物;此外,食品加工和包装袋也是微塑料影响人体健康的途径,甚至有研究表明频繁使用同一个塑料瓶也会增加人体摄入微塑料的可能。
吸入途径:
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纺织品(如聚酯纤维、尼龙)是空气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由于微塑料粒径很小,空气中的微塑料可通过呼吸过程被机体吸入进而沉积于体内。
皮肤接触途径:
微塑料被广泛用于个人护理产品中(如部分散装闪粉化妆品),人体可通过毛囊、汗腺或伤口等接触来自空气、化妆品、纺织产品中的微塑料。
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虽然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微塑料会直接引发人类疾病,但却存在潜在危害。
呼吸系统:大多数被吸入的微塑料可以通过人体屏障清除出肺外。然而,一些未被清除的微塑料可能沉积于肺部,从而触发炎症反应,导致急性和慢性呼吸道疾病。
消化系统: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宿主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微塑料通过破坏肠道微生物菌群从而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
心血管系统:相关证据显示长期暴露于高水平的细颗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增加患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风险。
生活中如何减少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
●将水煮沸。水煮沸后可以去除水中高达90%的微塑料,即使是软水中,把水烧开,仍能去除约25%的微塑料。
●别直接用塑料袋、塑料盒、塑料膜装热食。高温食物容易让微塑料溶解,可用玻璃材质的厨房用品来盛放食物。
●将塑料砧板换成木质或者竹质的更安全。
●吃海鲜时去掉内脏和腮。特别是贻贝、牡蛎等软体动物,一定要煮熟再吃。
●尽量选择天然纤维(如棉、麻、丝)制成的服装。合成纤维在洗涤过程中可能释放微塑料。
●使用天然、无添加的洗化用品及化妆用品,正确冲洗避免残留。
●妥善处理塑料垃圾。不随意丢弃垃圾,减少环境中的塑料污染。
来源:山东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