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对麦芒”里的麦芒又尖又硬,像针一样。那么,“麦芒”是什么?有什么用呢?
“芒”是什么?
“芒”指的是一部分植物果实外面细细的硬刺。准确地说,“芒”指的是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其实,芒也分好多种。有的比较长叫长芒;有的比较短,叫短芒;还有的比短芒还短,叫顶芒。
大部分芒都是直直的,像一根针,但有的芒长到中间会拐个弯,叫膝曲芒。
植物为什么要长这么扎手的芒呢?
1.防御作用
麦芒表面具有硅质坚硬的毛,可以防止小鸟的啄食和虫子的啃食。
2.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芒的光合面积大,其内部的绿色细胞叶绿素含量多,芒长在叶片以上,不至于相互遮荫,光照条件好,从而有利于植物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3.帮植物的果实挖洞 这些长了芒的植物果实成熟后,就会带着芒一起落到地面上。这时,芒就要开始挖洞,带着植物的种子钻到地底下了。芒分好多种,不同的芒钻洞的具体方法不一样。
小麦的芒是怎样挖洞的?
我们用二粒小麦来举例子,二粒小麦就是指每一根短穗上面可以长两颗小麦果实。二粒小麦成熟后,两颗果实会带着长芒一起掉在地上。到了晚上,或者下雨时,空气湿度增加了,土壤会变得松软。这种芒的特点是,一遇到水就会绷紧,不再一左一右往两边歪,而是一起向中间靠拢,植物的果实就会向泥土中前进一点点。等到天亮了,水分蒸发,两根芒没了水分,又会伸向两边。再到晚上,就再循环,芒又会帮助种子向泥土拱。
冷知识
麦芒的芒,按古音的正音应该读“wáng”。(据《广韵》)“芒种”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农时节令的总结,表现了芒种节气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
来源:山东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