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运于1月14日开始,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相关部门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或突破5.1亿人次。 在这场“人口大迁徙”中,少不了科技的身影。智能安检系统、“电子围栏”、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这些技术成果大幅提升铁路春运效率,为旅客带来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1“秒”速通关保快捷
前不久,为提升安检效率,国铁济南局青岛站推出了智能安检系统,让旅客实现“秒”速安全进站。 智能安检系统由智能判图系统、集中判图系统和开包处置系统组成。其中,智能判图系统是智能安检系统的核心。 当行李通过安检平台,采用人工智能(AI)算法和自动学习技术的智能判图系统,会自动识别行李中的违禁物品,对酒精、汽油等液体违禁物的检测准确率超98%。 在传统安检流程中,安检人员需手持金属探测器等设备确认旅客有无携带违禁物,全程耗时较长。最近,陕西省西安火车站启用了新型腿部安检仪。旅客只需自然站立,将双腿放入安检仪指定区域,仪器便能快速、精准判断旅客腿部有无携带违禁物品,大大缩短安检时长。
2防护围栏保平安
潍坊火车站投用不久的“电子围栏”不仅能够帮助旅客快速找到对应车厢,还具有电子监控、越界警报、违规行为识别等功能。随着列车进站,“电子围栏”会自动根据列车的编组情况,实时更新并显示车厢号和车次信息。通过设置在站台上的悬挂式显示屏,旅客可以轻松找到所乘列车车厢的具体位置。如果发现旅客超越候车安全线,“电子围栏”会语音警示劝阻,引导其退至安全线外。 内蒙古萨拉齐站使用的智能安全升降防护栏系统,也为旅客竖起一道安全屏障。这一系统由主机、阻隔索和钢化玻璃组成。当站台没有列车停靠,阻隔索会将候车区与铁路线路隔离开,保障旅客候车安全。当有列车驶入,该系统在确认列车已停稳后,会指挥阻隔索升高2米以上,让旅客通行。智能安全升降防护栏系统还有辅助引导、声光报警、视频监控等功能。升降控制立柱上的引导屏可以实时显示车次、车厢号、列车到发时刻等信息,方便旅客寻找车厢。
3抗寒动车保温暖
今年春运前夕,我国高铁动车组中智能化水平最高、最“抗冻”的动车组——CR400BF-GS型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投入运行。该动车组在我国东北地区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中也能如常“奔跑”。 CR400BF-GS型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的车体、转向架、供风制动等部件均采用耐低温设计,拥有卓越的抗寒能力。该动车组的水箱、水管等设备还“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并带有电伴热系统,保证旅客能够24小时饮用温水。 不仅如此,CR400BF-GS型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采用分区域隔音降噪技术,旅客在包间内几乎听不到列车、设备运行的声音。其空调机组采用变频技术,温度调节更精准,产生的噪声更小。
4车站“大脑”保顺畅
火车站是春运旅客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落地,火车站逐渐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2025年春运,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广州南站日均发送旅客达50.42万人次。前不久在广州南站投用的车站“大脑”,也迎来第一场“大考”。这个“大脑”包括岗位作业分析系统、视频预警系统和旅服无线管控系统等。 岗位作业分析系统可以自动采集日班计划和客票预售数据,以图表形式生成各岗位作业时段的车数、人数和重点任务。如果客流量突破阈值,岗位作业分析系统将自动向相关工作人员发送岗位预警,提示应对相关岗位进行人员补充,确保旅客获得高质量服务。 视频预警系统会实时汇总、分析检票口、站台等关键地点的监控视频数据与列车运行数据。在检票前,视频预警系统会自动向工作人员推送与其相关联岗位的视频监控,同时根据客流量和现场情况推送注意事项和安全风险提示,为乘客顺利进站乘车增加一重保障。 一旦视频预警系统发现险情,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旅服无线管控系统及其配套的多功能手持终端,一键呼叫本站乃至沿线各站的相关作业人员,有效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来源:山东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