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科普】为什么会“习惯性崴脚”?

来源: 时间: 2025-03-15

几乎人人都有过崴脚的经历。你有没有发现,崴了第一次后,就特别容易再崴脚……

数据显示,踝关节扭伤复发率很高,有19.4%的人报告在初次踝关节扭伤后6~18个月内,会再次崴脚。为什么会“习惯性崴脚”?一文详解。

踝关节的位置和结构是诱因之一 

   

人体所有关节中,位于最下方的“踝关节”是承压最大的关节之一,并且,它需要在各种运动中灵活应对变化,因此,很容易发生扭伤。  踝关节容易扭伤,还与其结构有很大关系。踝关节由胫骨、腓骨远端和距骨构成。  踝关节的关节面上覆盖了透明软骨,距骨关节面自前向后有一定凹度,胫骨关节面有一个相应的凸度,正是这样的“凹凸关系”,保证了踝关节的动作局限于屈伸范围内,这种独特的“榫卯结构”赋予了踝关节一定的稳定性。

内外两侧韧带的力量不对等  踝关节内外两侧,由韧带加固。如果说踝关节是一个马鞍,两侧韧带就像是马鞍两边的绑带,可以对踝关节起到稳定、保护和缓冲作用。  

但内外两侧韧带的保护力量并不对等,其中,内侧韧带是三角形结构,比外侧三根独立的韧带更强韧。  踝关节韧带“内强外弱”,正因如此,崴脚往往是以足底向内的“内翻位扭伤”为主,外侧韧带受到过度牵拉,容易出现撕裂、断裂等损伤。

韧带受“工伤”,降低关节稳定性  

如果崴脚后不重视,未进行治疗或认为不疼就是康复了,继续进行高强度运动等,会让本就受损的踝关节和周围韧带“带伤上阵”,导致踝关节稳定性进一步下降。

信号传输紊乱,降低平衡能力  

踝关节韧带中,有感知活动速度、位置等的“本体感受器”,对维护运动协调性有重要作用,扭伤会对其造成损伤,导致神经肌肉系统的调节机制发生改变,敏感性和平衡能力下降,从而增加踝关节再次扭伤的风险。  患者于是陷入“扭伤—不稳—运动—再扭伤”的恶性循环。

要想避免反复崴脚,需要做好三件事:  

1.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康复锻炼和肌肉锻炼,有助强化踝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力量,提高足部稳定性。  

2.日常应选择合适的防滑鞋子,行走时注意观察路面情况。  

3.生活中,可通过一些简单动作来强化踝部肌肉力量,比如:坐在地上,将双腿伸直,用脚尖画圈,可加强踝关节的灵活度;在平坦的地面上单脚站立、踮脚尖行走,可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韧带的本体感觉。

来源:山东省科协

版权所有:枣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鲁ICP备05008974号
Copyright 2012 THE MAGISTRATE PEOPLE'S COURT OF SHIZHONG
电话:0632-3321213 传真:0632-3321213 举报中心:skxbgs@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