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枣庄市科协2015年科普工作要点

来源: 枣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时间: 2015-01-28

      2015年全市科协科普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一法一纲要”为统领,以科学素质考核工作为抓手,坚持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全面推进“科普惠农示范工程”、“社区科普益民工程”、“数字科普工程”和“科普基础设施拓展工程”,提升基层科普能力,为提高全市公众科学素质,加快枣庄城市转型和建设“两大高地”作出积极贡献。2015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农村科普工作
      1、开展科普惠农“百会扶百村”行动。组织100个学会(研究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对100个村进行技术帮扶,实现“五个一”工作目标,即:帮助当地创建一个科普示范村、建立一个专业协会或研究会、培育一个科普带头人、建立一个科普示范基地、推广一项新技术,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抓好农技协转型升级。各级农技协要适应新常态,加强与涉农学会、农技协推广机构、金融机构、科技特派员、农民合作组织的联合与协作,积极探索实践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打造升级版农技协。
      3、加强农技协组织建设和规范化建设。抓好农技协党组织建设,完善市及区(市)农技协联合会工作规范,关注土地托管协会、家庭农场协会、生产服务协会、贫困乡村农技协等,促进农技协健康持续发展。
      4、实施枣庄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重点抓好“科普惠农示范工程”,联合市财政局通过以奖代补和奖补结合的方式对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进行表彰,向主动对接基层农技推广、积极承接农技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基层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倾斜,向从事规模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倾斜,搭建好科普惠农工作平台。
      5、抓好科普惠农项目培植工作。强化科普惠农典型储备,充实和完善科普惠农项目库。
     6、做好科普惠农项目推报和监管工作。加强与财政部门协调沟通、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市级、省级、国家级项目的推荐、评审和专项资金监管工作。
     7、举办全市科普惠农培训班。依托枣庄市科普惠农联盟和枣庄市农技协联合会举办科普惠农培训班,对全市农技协领办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负责人、科普带头人和全市涉农乡镇(街道)科协主任进行惠农项目知识和农业政策与技术培训。
     8、组建科普惠农专家服务团。联合市农业、林业等科普惠农联盟成员单位建立农业农村科技专家人才库,组建科普惠农专家服务团,下设作物种植、蔬菜、果树、畜牧、农机、植物保护等七个分团,开展科技下乡、上门服务、结对帮扶、专家会诊活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9、召开科普惠农工作现场会。推广山亭区科普惠农及项目引领、服务三农的经验。
     二、社区科普工作
     10、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指导有条件的社区建设科普电子屏,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
     11、抓好社区“站、校、网”“组、会、员”建设。60%以上的社区建有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科普网络(简称“站、校、网”);80%以上的社区建有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科普协会、科普员(简称“组、会、员”),社区普遍开展多种形式、经常性的科普活动。
     12、启动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市建总校、区(市)建分校、街道或社区建立教学点,同时组建市级科普大学讲师团。2015年,每个区(市)各建设1-2所科普大学分校,进行先期实验和示范,2016年将全面展开,到2017年,所有具备条件的社区都建有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从2015年开始,将社区科普大学工作纳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考核和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补对象评选推荐的重要内容。
     13、召开社区科普益民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广滕州市科普大学和“站、校、网”、“组、会、员”建设的经验。
     14、鼓励和指导区(市)科协开展科普乡镇(街道)、科普社区、科普村居、科普楼院、科普公园、科普广场等群众性科普创建活动,培育品牌。
     三、青少年科普工作
     15、组织校园科技传播系列活动。主要项目包括“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科普报告百校行”、“科普报告希望行”等。
     16、组织青少年科技竞赛。主要赛事包括“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信息学奥赛”、“七巧科技竞赛”、“机器人竞赛”等。
     17、召开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推进会暨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现场会。推广薛城区和薛城奚仲中学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
     18、举办科技辅导员业务培训。
     四、科普信息化工作
     19、做好第三批数字科普工程终端选址与安装工作。继续在城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基层开放式公共服务场所安装数字科普终端。
     20、抓好数字科普工程市级分控平台建设。
     21、做好数字科普工程终端管护工作。发挥区(市)科协管护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街道)管护工作协调员、站点管护员的作用,确保终端开机率。
     22、打造数字科普、微博、微信等微科普新媒体平台。运用微博、微信、社交网络开展科学传播,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加强与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大众传媒机构的合作,建设科普栏目,向公众传播科普知识,拓宽科学传播渠道,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五、社会化科普工作
     23、组织开展枣庄市2015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动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面向基层、关注民生,开展形式各样、各具特色的科普日活动。
     24、做好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创建工作。按照中国科协的创建办法和省科协的要求,指导滕州市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
     25、实施山东省“科普基础设施拓展工程”。遴选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和三星级、四星级“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26、成立枣庄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搭建科普教育基地合作交流平台,引导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发挥展教功能,面向大众开展科普活动。
     27、编撰《枣庄市科普教育基地纵览》。宣传、推介枣庄科普景点,引导公众科普旅游,传播科学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枣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5年1月27日
 

版权所有:枣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鲁ICP备05008974号
Copyright 2012 THE MAGISTRATE PEOPLE'S COURT OF SHIZHONG
电话:0632-3321213 传真:0632-3321213 举报中心:skxbgs@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