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枣庄高新区科协,有关单位:
现将《枣庄市科协2018年科普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枣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8年4月16日
枣庄市科协2018年科普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科协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科普工作发展重要机遇期,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为主线,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为重点,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普惠创新的科普新格局,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做出积极贡献。重点实施“五大计划”:
一、实施科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计划
1、启动第三批 “百会联百村”科普惠农行动。开展技术支持服务、培植科普惠农项目、共建科普示范村,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
2、开展“科普乡村行”活动。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科技专家人才库和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的作用,开展科技进村、上门服务、结对帮扶、专家会诊活动,让农民“点菜”,请专家“下厨”,为农民送上“科技大餐”。
3、推进精准扶贫专家服务行动。山亭区、峄城区科协按照省科协的要求做好跟踪服务,通过智力和技术帮扶,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本领。
4、评选表彰“十佳”科普示范镇(街)、科普示范村。推动科普资源向乡村倾斜,引导农民科学生产和生活。
二、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
5、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重点支持科普社区建设、县级以下农技协、科普教育基地和“百会联百村”承担技术帮扶任务的农技协、涉农学会或专家,激发基层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全市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提升。
6、建立市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储备。抓好典型培育,重点扶持“百会联百村”中有发展前景的农技协等项目,优先纳入枣庄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库,优先推荐省市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奖补,为他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计划
7、推动科普e站建设。指导各区(市)开展“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和“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建设科普乡村e站、社区e站、校园e站,构建线上线下科普信息化服务阵地,进一步解决科学传播“最后一公里”。
8、推进科普数字资源共享。一是依托山东省科普百科库,先期向部分区(市)免费配发科普二维码标牌,满足公众对权威、可信度高的科普知识内容需求;二是集聚我市科普旅游优势,为山东省数字科普地图提供资源,提高全市科普资源社会共享度,推动科普旅游发展。
9、继续做好数字科普扶贫工程。完成省科协、省财政厅为省定贫困村安装科普数字屏任务,提升数字科普扶贫工程实效。
10、举办科普信息化培训班。深入推进“互联网+科普”工作,实现科普服务精准推送,提高我市基层科普服务水平,增强公众对科普服务的获得感。
四、实施科普基础设施提升计划
11、抓好社区科普体验馆建设。在有条件的科普社区建设综合性或专业性科普体验馆,打造具有互动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全新科普宣传阵地。
12、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认定第四批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动员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开发开放优质科普资源,满足公众科普文化需求。
13、规划建设科普广场、科普主题公园。进一步发挥社会性科普活动场所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14、搭建社区科普平台。利用社区科普大学、科普e站、科普体验馆、科普画廊等平台,向社区居民普及科学知识,让科普惠及民生。
五、实施科普品牌化建设计划
15、打造“百会联百村”枣庄样板。市、区(市)、镇(街)科协三级联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将“百会联百村”打造成农村科普工作品牌。
16、召开党建带科建暨社区科普工作现场推进会。以党建带科建,延伸基层科普组织,创新社区科普工作“一居一品”新亮点。
17、承办山东科学大讲堂。市、区(市)科协、学会围绕重大科技事件、社会科技热点、科普焦点等,面向学校、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城乡社区等开展 “山东科学大讲堂”品牌活动,提高科普公共服务产品的的普惠供给。
18、深化主体性科普品牌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三下乡”等主题科普活动,丰富活动内涵,加强社会联动,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19、培育认定科普活动场所。积极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培育认定市级科普示范镇(街)、科普示范村、科普社区、科普教育基地等。引导各区(市)科协结合本地实际,自行培育认定一定数量的本级优秀科普场所,争取“十三五”末,覆盖城乡、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服务网络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