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枣庄高新区科协,市直有关学会:
为有序推进枣庄市“百会联百村”科普惠农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市科协决定启动第三批“百会联百村”科普惠农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科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走访调研、实地了解村民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广泛听取和征求镇、村干部和村民的意见,结合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群众意愿等情况,制定科普示范村共建工作规划和技术支持服务计划,扎实推进“百会联百村”科普惠农行动深入开展,切实提高村民的科学素质和依靠科技创业致富的本领。
二、名额分配
市科协第三批“百会联百村”分配任务主要是综合各区(市)农村人口数量、所辖行政村数量、科普工作现状等情况,确定各区(市)帮扶村名额:滕州市3个,山亭区2个,市中区1个,峄城区1个,台儿庄区1个。
三、开展调研
(一)村情调研。准确把握村情,全面了解掌握村生产发展状况特别是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情况,有的放矢地细化、深化帮扶计划和措施,找准帮扶工作的突破口与着力点。
(二)科普示范村规划调研。围绕科普示范村共建目标,进一步落实共建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进度,划分工作阶段,协助帮扶村制定共建科普示范村工作计划。
(三)科普惠农项目调研。依据村内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选择适宜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的优势项目加以培植,从农技协、基地领办人中培养科普带头人,将其纳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库。
四、实施步骤
(一)进村入户调查。区(市)科协要认真安排走访调研活动,进村入户体民意、察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市科协统一制作《枣庄市“百会联百村”科普惠农行动村情调查表》(一式三份,市、区(市)科协和承担技术帮扶任务的学会、农技协或专家各执一份),由区(市)科协按照调查表所列项目,组织数据采集,实事求是进行填报,保证数据真实、完整、有效,为“百会联百村”奠定基础。
(二)共建科普示范村。区(市)科协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枣庄市科普示范村的目标,研究制定共建工作规划或计划,与帮扶村签订科普示范村共建协议,积极打造市级科普示范村。
(三)开展技术支持服务。区(市)科协根据帮扶村的科技服务需求,组织相关学会、农技协或专家与帮扶村双向对接,把脉问诊,有针对性地制定技术帮扶措施和培训方案,并签订技术支持服务协议,确保每季度进村服务不少于3次,全年不少于12次。
(四)培植科普惠农项目。按照“百会联百村”“五个一”目标要求,在帮扶村中选定拟培植的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填入《枣庄市“百会联百村”科普惠农行动村情调查表》,优先推荐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奖补,扶持其发展壮大,为他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科协把“百会联百村”作为一把手工程,区(市)科协主席要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查,强力推进。主席是第一责任人,分管主席是直接责任人,确定帮扶联络员,市、区(市)、镇(街)科协三级联动,机关各部室、有关学会、农技协密切配合,横向联合,切实把这项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二)严格考核评估。市科协将“百会联百村”科普惠农行动列入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计划,纳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考核内容,每年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三)保证序时进度。要紧扣时间节点,精心安排部署。第三批《枣庄市“百会联百村”科普惠农行动村情调查表》、区(市)科协与帮扶村签订的《科普示范村共建协议》、承担技术帮扶任务的学会、农技协或专家与帮扶村签订的《技术支持服务协议》(纸质及电子版)应于2018年5月25日前报送市科协科普部。每季度的次月5日前将上季度技术帮扶情况(含专家姓名、帮扶内容、活动照片)汇总发至市科协科普部邮箱(zzskxc@163.com)。
附件:枣庄市“百会联百村”科普惠农行动村情调查表
/uploads/b3852b81-6783-45b5-bacb-7989b4b916a8.xls
枣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8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