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峄城区不断加强区农学会建设,于2011年顺利完成了农学会换届,农学会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一支重要力量,到2012年底农学会会员达到62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占66%。
一、抓粮食蔬菜生产,大力实施安民工程。2012年,针对来势凶猛的玉米虫害,区农学会上下同心,攻坚克难,千方百计寻觅良方,使玉米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受到了农业部及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针对大白菜销售难题,区农学会充分利用“三农”服务平台、三农网站、电子显示屏等途径,发布大白菜供应、需求、价格变化信息,帮助和引导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拓外埠市场。与此同时,积极发挥“农超对接”、“农贸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的拉动作用,协调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区直大中型企业和规范化学校食堂等单位开展大白菜直销活动。
二、抓农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2012年累计争取生态农业与农村新型能源示范县、沼气网点建设、蔬菜标准园建设、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等惠农项目19个,为10处农村社区同步配套建设了农作物秸秆气化站;测土配方施肥累计采集土样6041个,发放各类施肥建议卡17000余张,指导农户按配方施肥面积71.75万亩次;为减轻农业有害生物为害,组织成立了12支机防队伍,对农业病虫害实现统防统治,我区被列为全市唯一的农业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区。
三、抓农业科技推广,大力实施利民工程。一是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2012年系统培训了农民创业带头人100名,辐射带动创业农户1500余户;举办了农民辅导员专题培训班,对全区遴选出的200名农民辅导员进行了封闭式集中培训,辐射带动科技明白人5000人;举办了劳动力转移培训班3次,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人。二是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围绕田间管理、病虫草害专业化防控、蔬菜种植、真假农资识别等农业生产难题,先后举办专题电视技术讲座6期,举办现场培训班35场次,现场解答群众咨询1800余条,培植了古邵“马铃薯—西瓜—辣椒” 和吴林“甘蓝—黄瓜—大白菜”三种三收高效农业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