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安镇坚持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引导广大科技人才服务基层,为基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学技术普及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为高质量绿色发展赋能提速,为乡村插上振兴的翅膀。
一、基本情况
永安镇地处枣庄市市中区西南部,全镇辖23个村(社区)、36个自然村,其中,城市社区5个,总人口10万人,总面积55.46平方公里。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辖区科技人挑大梁、担重任,以科技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重点突出未成年人和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科技工作者等四类人群的科学素养提升,搭建活动载体,积极探索科普活动的品牌化设计、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推进和信息化实现,营造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氛围,持续提升科普能力。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国家卫生乡镇”“省森林乡镇”“枣庄市农村改革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淘宝镇,在全市10个特色镇2022年年度考核综合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显著成效
一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引领点,构建科技体系。在青少年群体中,以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系列科普知识进校园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15期,提高了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在企业方面,组织辖区1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负责人到山东骏盛医疗、山东正凯新材料、淮海数字智谷、红星美凯龙等优秀民营企业进行观摩考察和现场交流,紧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加大专业型、应用型、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2022年新增“四上”企业19个,总数达到90家,位居全区第一;在农民方面,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0期,扎实做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工作,选聘专家、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入户指导,不断健全完善农技推广网络。
二是以政府+企业+农户为发力点,增强科技运用。成立永安镇科学技术协会,广泛吸纳企事业单位、农村合作社等有一技之长的科技工作者为会员。以冠宇省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农业合作社为平台,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咨询、培训、推广和服务,已累计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20余次;组织科技人员和技术骨干开展技术交流,传播生产技能和成功经验,累计培训2100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4项。今年泉为新能源科技首块“泉耀系列高效异质结组件”产品下线暨正式投产,实现了全区光伏制造产业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
三是以新型农业技术为着力点,促进科技融合。引导农民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先后组织外出学习,农业水肥一体化、农业病虫害专业防治、中草药种植、食用菌栽培、农机等各类培训8次,培训人员达500人次。以农村农产品网络交易信息平台和农技综合服务站为载体,根据实际和农村群众对农业技术需求等情况,帮助农民群众利用网络准确及时的获得全国农产品市场生产销售行情的第一手资料。
四是以乡村共同富裕为落脚点,发挥科技优势。依托科技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指导协调,提升基层科技管理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资源优势和带动辐射作用,推进“产业+科普”模式,发展高效科技农业,推进“一村一品一特色”建设,比如:聂庄村借助金星集团帮扶,投资超过500万元建起的18个蔬菜大棚,共流转土地120亩,大棚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种植西红柿、黄瓜等瓜果蔬菜已产生经济效益,纯利润约每年54万元,聂庄村村集体年收入突破40万元。
三、经验做法
一是拓展宣讲“载体”,引领科技建设。实施科普+理论宣讲模式,常态化开展系列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科普+信用”更好传递文明新风,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业科普知识讲座、食用菌实用技术、经济作物栽培现场技术培训会、定期邀请科技专家深入协会、合作社现场指导演示栽种技术、解决疑难杂症,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有针对性的提升种殖技能,做到科技真正为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二是强化人才“保障”,发挥平台作用。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人才培养聚集地的沟通接洽,不断完善专线联系、专人服务体系,坚持跟踪服务、源头服务、全程服务,稳量保质提升人才活跃度。开展科技创新进企业活动,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平台建设,在辖区企业推广中国科协专利信息资源平台,为企业提供拓展创新专利渠道。截至目前,山东冠宇农业科技、中建材光芯科技、山东正凯新材料3家企业已注册专利信息平台,打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米”。
三是突出科技“带动”,发展特色产业。发挥科技专家优势,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注重资源整合及市场需要,以现有农业产业基础,确立以区域内特色农产品资源与周边丰富的生态资源、乡村文化资源相融合,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观光、乡村产业升级、红色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的标杆。截至目前,全镇农业特色产业村14个、文旅特色产业村3个、特色商贸村9个,今年1月份永安镇入选山东省第二批旅游民宿集聚区,为特色产业发展,增添支撑力。
来源:市中区科协